了有力的法制管理条件和手段,使公共卫生各个领域的管理进入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的良性运行环境。依法查处和处理了大量的毒酒事件、食源性中毒事件,职业病和职业中毒以及核丢失、环境损害健康的事件,有力的促进了有关行业的规范管理,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健康。Р 我国从80年代初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后,公共卫生的许多领域都与国际组织或友好国家加强了联系,使我国的公共卫生工作融入了国际社会,学习了经验,也找到了差距。80年代中后期,我国先后引入国际资金合作项目,对冷链建设,计划免疫,消灭脊灰、艾滋病、性病、结核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疟疾、寄生虫病、碘缺乏病等以及加强农村妇幼卫生建设和卫生防疫站机构建设、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等投入大量资金和设备,建立工作机制、培训专业人才、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合作项目,使我国一些传染病的控制水平和效果,按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目标要求。90年代中期,根据我国社会疾病谱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变化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对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非传染性慢性病妁重视和关注,我国也把传统的公共卫生单纯的应对传染性疾病的概念,扩展到非传染性慢性病领域(包括伤害和精神卫生领域)。并以“疾病预防控制”的概念替代传统的“卫生防疫”概念,从卫生行政和专业机构设置上予以体现。同时为扩展此项工作迅速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健康促进”项目,把国标上先进的“健康促进”概念应用在非传染性慢性病,以及与行为、心理关系密切的传染性疾病(AIDS、STD)的预防控制中去,实践证明这种新概念、新方法能在预防控制有关疾病中显示重要作用。Р 3、健全发展时期(2003年以来)Р 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和关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提出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目标,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国家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提出了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