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区良好的标志层(K1),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中段(K2上~K2下):岩性为灰黑色石灰岩和薄层粉砂岩,中夹9号煤层。石灰岩一般为两层,含蜓科及腕足类化石,为勘探区内标志层(K2)。上段(K2上~K3底):岩性为粉砂岩(常夹石英砂岩条带)、石英砂岩和煤层,含6、7、8号煤层。③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为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全井田发育,地表无出露。全层厚34.69~90.16m,一般厚52.38m。含煤5层,至上而下编号为1、2、3、4、5,其中4号煤大部可采,但厚度变化较大,先期开采地段内孤立的无煤点或不可采较多,为不稳定煤层。5号煤层基本全区可采,除西部有小块范围因煤层分叉和下分层尖灭不可采外,区内大部分地段煤层较稳定,煤厚由西向东有规律的变厚,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本组岩性以各类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有少量的石英砂岩。为一套近海型的陆相沉积。依据本组岩石组合及煤层发育情况,本组地层可分为三段:下段:主要由细粒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和4、5号煤层组成。石英砂岩是5号煤层底板、为勘探区内标志层(K3),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中段: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和3号煤组组成。粉砂岩中含植物茎叶化石;中、细粒砂岩中含大量的云母片,且云母片较大,为勘探区内标志层(K4)。上段:主要由中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和1、2号煤层组成。底部中粒砂岩为褐灰色,层面含大量的云母碎片,为勘探区内标志层(K※)。④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sh)以灰黄、灰绿色至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夹浅灰色、灰色厚层中、细粒砂岩,常含黄铁矿结核、鲕粒和较多植物化石。顶部可见紫色斑点,底部常为厚层中~细粒砂岩(K中),按成分命名为岩屑石英砂岩,胶结物以泥质为主,钙质次之,胶结类型多为基底式及空隙式。该组厚度17.65~73.57m,一般厚度38.50m。全井田发育,地表无出露。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