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系统出现了众多新的变化, APG系统即为一例。? 最新的APG III系统甚至成为以保守著称的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标本馆(K)馆藏标本排列的依据。Р2РAPG III系统的发展Р《被子植物APG分类法》《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Р《被子植物APGIII分类法》Р1Р2Р3Р被子植物种系发生组的成立Р1998年,来自瑞典皇家科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英国邱园、康奈儿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和密苏里植物园等学者,组成了被子植物种系发生组(APG,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Р同年被子植物种系发生组发表了《被子植物APG分类法》,自1998年首次提出后,在2003年又发表了《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Р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是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继1998年APG I及2003年APG II之后,花了6年半修定的被子植物分类法,于2009年10月正式在林奈学会植物学报发表。在推出第三版的同时, 又依据系统发育关系对各科作了线性排列。对历史上出现的被子植物科名进行汇总, 厘清了所有这些科名与APG系统科名的正异名对应关系, 并将整个被子植物作为有胚植物(木贼纲Equisetopsida)的一个亚纲处理, 即木兰亚纲, 被子植物各单系分支则设为超目, 其下再设目、科级单元, 增加红毛椴科, 使APG III系统的科数目增加到414科。Р3РAPG III系统的主要特点Р在该分类法中,将被子植物分为由无油樟目、睡莲目及木兰藤目组成的基底旁系群和木兰类植物、单子叶植物及真双子叶植物组成的核心类群。其中,金粟兰目为木兰类的旁系群,金鱼藻目为真双子叶植物的旁系群;鸭跖草类植物为单子叶植物的核心类群;在真双子叶植物下,蔷薇类及菊类为核心真双子叶植物最主要的两大分支,蔷薇类的核心类群主要由豆类植物及锦葵类植物组成,菊类的核心类群由唇形类及桔梗类植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