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人在高度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社会中找到自我认同。工匠精神的三个层次思想层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行为层面开拓创新、持续专注;目标层面开拓创新、持续专注;注意*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也难得“四两拨千斤”的创新。所谓的终南捷径,不过是自欺欺人。如今,工业化、“互联网+”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内涵和精神却不会变。能够在风雨中岿然不动的,或者风雨过后看到彩虹的,永远是那些坚持自我、坚守“工匠精神”的人。工匠精神的是种“笨”精神有人问德国的菲仕乐锅具负责人:“你们德国人造的锅说要用100年,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顾客,因为没多少人能活100年。你们把产品的使用期搞短一点,顾客就得经常来买,不是可以赚更多钱吗?”听听很有道理,“菲仕乐”似乎有点笨。这位负责人却说:“正因为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所以产品质量才有口碑,才会吸引更多人来买。”为什么一个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西门子公司总裁维尔纳·冯·西门子说:“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北京人形容一个人“轴”,说的就是他钻牛角尖,不懂变通。用浙江人的话来说,就是脑子“一根筋”,不会转弯。不做事情做到完美誓不罢休。工匠精神的是种“轴”精神“轴”不“轴”?可是,慕名而来的顾客都得提前几个月预定。但凡吃过的人都会感叹,这是“值得一生等待的寿司”。所谓的“轴”,就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专业专注的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珍视“身后名”,不贪“眼前利”。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在日本被称为“寿司之神”。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饕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寿司第一人”超过50年的精湛技艺。让人惊讶的是,他的餐厅只有10个座位,小小的店面也从来没有扩张过,坚持“一根筋”半个多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