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利益。?1970年,OPEC成员国召开加拉加斯会议,1971签订的《德黑兰协定》、1971年的《的黎波里协定》和1972年《日内瓦协定》,OPEC要求跨国石油公司接受它们所提出的基本原则:拥有对本国自然资源的控制权,包括对石油生产的控制权和定价权;拥有进入石油勘探、开发和冶炼领域的权利。这一系列协议是世界石油价格体系的转折点,意味着石油定价的主动权从此转到了产油国手中。第一节石油市场一、国际石油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多元化国际石油市场(1987-2000)?这一阶段(1987年至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的特点是形成了OPEC官方定价、国际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三者共同作用的多元化国际石油市场体系,而欧美石油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兼并与重组,形成六个超级跨国石油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全球石油产业的控制。(四)新兴市场国家与国际石油市场新格局的形成(2001-至今)进入21世纪后,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开始迈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对石油的需求也在急剧增长。这一新趋势的出现,不仅推高了国际油价、加剧了油价波动,而且也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节石油市场二、国际石油市场的现状与格局(一)国际石油市场的现状目前世界最主要石油消费地区依次是亚太、北美和欧洲,主要石油产区是中东、独联体、非洲和拉美,中东、独联体和非洲的出口去向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比较大,全球原油生产和消费的地理分割决定了国际石油贸易的流向(图2-3)。图2-3 2011年原油国际贸易主要流向(单位:百万吨)超过73%的中东石油流向了亚太地区,其中,日本和中国占了将近一半。独联体和北非的石油主要出口到欧洲,分别占其出口量的69.6%和52.1%;西非的石油主要出口美国(29.5%)、欧洲(24.9%)和中国(18.2%);拉美的石油出口则有59.9%流向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