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发病率为15%。发病情况第一部分骨质疏松症概述41内分泌因素老年人性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女性过早停经雌激素缺乏等。2营养不足营养物质摄入过少,没有足够的原料,造不出坚硬的骨骼。3物理因素户外运动减少,不能增加骨骼受力和刺激骨骼生长,使骨量减少。4不良习惯吸烟、饮酒、高脂肪食物5遗传因素基因变异会导致OP发生第一部分骨质疏松症概述病因5骨质疏松的诱发因素骨与骨之间的连接骨质疏松症病因分类1.特发性(原发性)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2.继发性①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②妊娠、哺乳。③营养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④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⑤肝脏病。⑥肾脏病慢性肾炎血液透析。7骨质疏松症病因分类2.继发性⑦药物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⑧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骨萎缩、伤后骨萎缩等。⑨胃肠性吸收不良胃切除。⑩类风湿性关节炎。⑪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⑫其他原因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8分期标准正常BMD介于“年青人正常值”以内(T值>-1)骨量减少(低骨量)BMD介于“年青人正常值”的1.5-2.5SD以内(T值介于-1.5-2.5之间)骨质疏松BMD处于或低于“年青正常值”2.5SD(T值<且=-2.5)严重骨质疏松有一处或更多处的骨折骨质疏松的临床分期临床表现:急性症状无创伤或轻微创伤后的突发腰背部疼痛(最常见)。慢性体征高度下降:身高缩短。脊柱畸形:驼背、伸展受限。骨折:最大危害,与年龄、绝经时间、跌倒史有关。呼吸功能下降: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第一部分骨质疏松症概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