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技术经济》《学术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江海学刊》《南方经济》《改革》发表10多篇论文前述表明,地权不稳定(农地调整)会带来预期不足,诱导种植行为的短期化,进而带来了农户的“趋粮化”——结构调整效应——横向扩展反过来再思考:地权不稳定诱发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必然导致要素重新配置——要素流动效应——纵向延伸可见,好的选题,是一连串的话题——能够形成系列论文由地权不稳定,进一步讨论农业劳动、劳动替代(资本与服务)、农地流转(服务外包抑制农地流转)……仅举一例——《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吗?》,《中国农村观察》2017年第7期*二、进一步的延伸研究农地调整隐含着重要的行为发生学意义农地调整被视为农地产权不稳定的重要表象农地调整是一把“双刃剑”,具有维护集体成员权公平和破坏经营权稳定的双重性。由此引发的行为响应是:既然农地调整是追求地权公平的常态事件(经营权不稳定),那么农户必然因此做出相机决策一个现象:农地调整频发VS劳动力非农转移频繁——两者并存——应该进一步挖掘农地调整的制度经济学含义*我们的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响应能够使农地调整的作用机制发生重要转变一方面,农户改变农作物种植类型(短周期作物),能够弱化经营权的不稳定;粮食作物(进而服务外包)则能够节省劳动而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另一方面,家庭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则降低了农户对农地经营的依赖性,从而使得经营权不稳定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作用趋弱基于全国9省(区)2704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农地调整会促进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其中,种植业结构的“趋粮化”强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正向激励,工业化与非农就业空间扩展则弱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约束可见,农民对地权不稳定能够进行有效响应,并由此进一步诱导要素市场的发育——可见,理解农地产权的作用是具有挑战性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