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国家等与“经国济民”相仿佛的内容,并带有伦理道德,情感哲理的色彩,这与古代中国尤其是儒家的经济观很相似。如亚当·斯密在写《国富论》之前就曾写过《道德情操论》。也就是说,无论中文还是西文,“经济”的语源都有人文的内涵,都有治国济民等政治含义蕴于其中,都与今天的“econonlics”(经济学)有所不同,都与政治、哲学等无法分开。于是,中国出现“富国策”等,西方出现“政治经济学”这样的名称。Р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1615年法国蒙克莱田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此书是为治国献策的。1672年英国的威廉·配第的《爱尔兰政治剖视》一书中也使用了“政治经济学”一词。 1767年,詹姆斯·斯图亚特所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政治经济学为名的英文著作。此后“政治经济学”广为沿用。到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大卫·李嘉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是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Р就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来看,重商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重在流通领域,但也包括国家管理。在重农主义和英国古典学派那里,研究重点转向生产和流通领域在内的再生产,接触到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规律。古典政治经济学与政治或哲学思想已经逐渐分离,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于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又有发展,研究对象拓展到人类社会的各种生产方式,被称为“广义政治经济学”。 19世纪末随着研究更倾向于经济现象论证而轻于国家政策分析, “政治”逐渐淡化,1879年威廉·杰文斯在《政治经济学理论》第2版序言中提出,应以“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1890年,马歇尔出版《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有“超政治”的含义20世纪以后,西方多以“经济学”代替了“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