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越剧ppt-课件(ppt·精·选)

上传者:梦&殇 |  格式:ppt  |  页数:136 |  大小:3150KB

文档介绍
大公报》记者樊迪民Р第一讲?越剧的由来、发展和改革Р第二节越剧的发展Р(一)落地唱书? 19世纪中后期,在嵊州农村出现了田头歌的自娱性活动,其代表人物是马塘村农民金其炳。1860年前后,嵊州连年遭灾,经济萧条,清政府捐赋日增,当地农民度日艰难。为谋生计,他们开始模仿“扫地佬”等乞讨口艺形式,把田头歌唱作为赖以谋生的手段,用四工合调唱“彩头活”式生活故事,即“沿门唱书”。? 到了同治年间“沿门唱书”逐渐从站立人家门口演唱变为在厅堂、茶楼内演唱,称为“落地唱书”。随着唱书艺人不断增多,唱书地域扩展到了宁波、绍兴、金华等地,唱书方式也从地上走向台上,成为“走台书”,在这一时期,沿门唱书,落地唱书和走台书一起并存,通称为“落地唱书。”Р第一讲?越剧的由来、发展和改革Р(二)文戏男班? 1906年3月27日晚,浙江嵊县甘霖镇东王村香火堂前热闹非凡,在四只稻桶和门板搭建起来的简陋“舞台”上,李世泉、高炳火、李茂正、袁福生等一群回家参加春耕的说书艺人开始了表演,演出的剧目是《十件头》、《倪凤扇茶》及《双金花》的后半本,与以往演出不同的是,这次他们不再是“唱故事”,而是各自化妆扮演起了戏里的角色。? 台上的演出诙谐有趣,台下的观众也都被这一新奇的形式吸收住了,纷纷议论评价。也许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就在这个晚上,一个未来的中国大剧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当时,对这样的戏班,有好几种叫法,一称“小歌班”,又名“的笃班”(以“的的笃笃”的打乐乐声而定名),后来也有人称“剡剧”、“嵊剧”。Р第一讲?越剧的由来、发展和改革Р(三)文戏女班? 1933年春天,因为嵊州人以上海升平歌舞台前台老板王金水和世人金莱水,在艺人们的支持下,回到嵊州施家岙,准备筹建好科班。施家岙的女子科班,涌现出了施银花、赵瑞英、屠杏花、沈兴妹等一批名演员,开了女子赵剧的先河。施家岙女子科班在越剧发展史上被评为“第一副女子科班”。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