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脑电图学的基本概况第一节脑电图学的历史1875年,英国生物学家R,Gaton已展开测量兔子的脑波研究。1929年,德国精神科医师HansBerger首次发表脑电波图并命名为EEG,该理论成为神经诊断学的基础,因而发表了「人类脑电图」证明脑波的存在。我院在1953年由我科创始人周孝达教授带领下开展了脑电图检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第二节脑电图学的发生原理人类的大脑与身体其他部位一样能产生微弱的生物电流,可通过在头皮上安放电极描记到生物电活动称之为脑电图(EEG)。一、脑波形成的解剖基础——大脑皮质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高中枢,也是脑波活动的主要解剖基础。大脑皮层是由约140亿个神经细胞和无计其数的突触形成庞大而复杂的信息传递网。大脑皮层分为6层:由外向里依次为(1)分子层(2)外颗粒层(3)锥体细胞层(4)内颗粒层(5)神经节细胞层(6)梭形或多形细胞层二.脑波形成的生理基础----脑电活动是由垂直方向的锥体神经元与它们的顶树突的突触后电位产生的。第二章脑电图的总论第一节脑电图的一般性质和分类一.脑电图的基本特征周期:在正弦波现象中把一个波与下一个波之间的距离用时间表示振幅:由基线到波顶或波底的距离.位相:有正相和负相以基线为标准朝上的波为负相波,朝下的波为正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