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协调脏腑阴阳等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不同点-----刺法属机械性刺激,偏于疏通;? 灸法有组织化学变化,偏于温通。Р1/15/2018Р5Р课件Р第一节针具与刺法的源流Р一、针具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砭石---最初的“针具”。? 《说文解字》说:“砭,以石刺病也。”? “砭石”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初是用来刺痈肿、排脓、放血的工具。? 砭石-----骨针----竹针Р1/15/2018Р6Р课件Р针具的发展Р九针?针具由砭石到九针,标志着针具的形成。?青铜针----金、银针----铁针----普通钢针?-----不锈钢针-----电针、光针、磁针等Р1/15/2018Р7Р课件Р二、刺法的起源与发展Р《内经》针刺方法:?在刺法方面,提到了九刺、十二刺和五刺等;在补泻手法方面,提到了徐疾补泻、呼吸补泻、捻转补泻、迎随补泻、提插补泻和开阉补泻等,为后世针刺手法奠定了基础。?《难经》又有所阐发,强调了针刺时双手协作的重要性,对后世影响颇大。Р1/15/2018Р8Р课件Р刺法的发展Р唐宋时期,在针刺手法方面一直继承《内经》和《难经》之说。?金元时期又提出了子午流注按时取穴的时间针刺学说。窦汉卿的《针经指南》创立了“针刺十四法”, 目前部分仍具有实用价值。Р1/15/2018Р9Р课件Р明代刺法的发展Р明初陈会的《神应经》提出了“催气手法”,现仍适用于临床。?徐凤的《金针赋》又提出了一整套的复式补泻手法,对“烧山火”和“透天凉”也做了系统的论述。?高武的《针灸聚英》、汪机的《针灸问对》记载的针刺手法,都是在《金针赋》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撰成。?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又汇集了明代以前有关针刺手法的精华,提出“刺有大小”,有“大补、大泻”,“平补、平泻”,“下针十二法”和针刺“八法”。Р1/15/2018Р10Р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