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区数量最多。全国饲养量200多万群,约占全国蜂群总数的1/3左右。Р中蜂飞行敏捷,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比意大利蜂多2~3小时,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造脾能力强,喜欢新脾,爱啃旧脾;抗蜂螨和美洲幼虫腐臭病能力强,但容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易受蜡螟危害;喜欢迁飞,在缺蜜或受病敌害威胁时特别容易弃巢迁居;易发生自然分蜂和盗蜂;不采树胶,分泌蜂王浆的能力较差;蜂王日产卵量比西方蜜蜂少,群势小。Р(二)意大利蜂 Apis kellifera ligustica SpinР 该蜂种适应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蜜源特点,因此当20世纪初由曰本和美国引入后,深受各地欢迎,推广极快。在70年代以前,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饲养的西方蜜蜂都是意大利蜂。Р意大利蜂性情温驯,产卵力强,育虫节律平缓,分蜂性弱,能维持大群;工蜂勤奋,采集力强,善于利用流蜜期长的大宗蜜源;分泌蜂王浆能力强;产蜡多,造脾快;保卫和清巢力强。其主要缺点是盗性较强,定向力较差,在高纬度地区,越冬较困难,消耗饲料多,抗病力较弱。Р在定地结合短途转地的放蜂条件下,一般每群蜂年产蜜可达50kg以上,丰年可达70kg;长途转地的蜂场一般年群均产蜜约100kg,最高的可达150kg, 试验群的产量曾超过200kg。80年代以来,浙江省在本地意蜂的基础上,选育出蜂王浆高产的“浆蜂”品系,在短途转地的饲养条件下,单群平均年产蜂王浆超过3kg,最高达4kg以上。Р东北黑蜂耐低温,越冬安全,节省饲料,死亡率低;早春繁殖快,群势发展与当地主要蜜源泌蜜规律一致;勤奋,采集力强,既能利用椴树等大宗蜜源,也能充分利用零星蜜源;性情温驯,抗逆性强,能维持大群。较抗幼虫病,易感染麻痹病和孢子虫病。Р东北黑蜂在引进饲养的近百年里,表现出惊人的生产能力:1977年毛水苏流蜜期,单花期群产蜜350kg,甚至可以超过5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