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衣食住行的变化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ppt  |  页数:7 |  大小:677KB

文档介绍
动地说,“改革开放以后,吃穿都不愁,娱乐生活也好,老年人欢度晚年。”Р服饰的变化Р2Р3Р60年百姓生活之饮食:从填饱肚子到吃出花样、讲究营养 ? 谈起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生活变化,老百姓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自家餐桌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一日三餐以主食为主,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满足。计划经济时代,物品奇缺,求大于供,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票证时代,粮票就是命根子。80年代中期,市场副食供应逐渐充足。西单等地的菜市场食品品种逐渐丰富,蔬菜、瓜果、蛋、禽、肉类摆上了货架,鸡鸭鱼肉也不那么稀罕了。90年代以来,人们吃的越来越多元化,就餐可以去烤肉宛、砂锅居等老字号,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风味餐厅以及年轻人休闲娱乐的酒吧。老百姓更加讲究新鲜、健康、营养,讲究“绿色”二字,可谓吃出花样、吃出品位、吃出文化。Р饮食的变化Р4Р5Р60年百姓生活之居住环境:从破旧简陋到面貌一新、设施齐全? 建国初期,北京市绝大多数居民住的是简易平房,面积小,设施简陋,厕所、水管多家共用。1958年,西城区福绥境公社大楼拔地而起,成为名噪一时的“高档”住宅。改革开放前,居民的住房条件有所改善,但居住条件仍然较差,床、桌子、椅子构成了基本的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80年代末尤其是到了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后,老百姓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如今,高层住宅区、复式楼、花园小区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人们在装修精美的家居环境中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家住新街口宫门口社区的王阿姨以前十几口住在一个20平米的小屋里,上中下铺搭了三层。如今,逼仄的生活早已一去不返。“我家10年前就买了100平米的大房子,老两口住的宽敞舒适,亲戚朋友来了也没问题。”Р住房的变化Р6Р7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