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命的(电工安全技术P57)?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体伤害。电伤会在人体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的伤痕, 常见的有灼伤、电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等现象。? 2)电击?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 破坏人体内部组织, 影响呼吸系统、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甚至危及生命。在触电事故中, 电击和电伤常会同时发生。Р2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1) 电流大小对电击伤害程度的影响?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 人体的生理反应就越明显, 感应就越强烈, 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就越短, 致命的危害就越大。按照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人体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工频交流电大致分为下列三种:? ①感觉电流: 指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1-3mA) 。? ②摆脱电流: 指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10mA) 。? ③致命电流: 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30mA)。Р人体对电流反应一览表Р100-200微安Р对人体无害反而能治病Р1毫安左右Р引起麻的感觉Р不超过10毫安时Р人尚可摆脱电源Р超过30毫安时Р感到剧痛,神经麻痹, 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Р达到100毫安时Р很短时间使人心跳停止Р家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俗称触电保护器)动作电流为30毫安,尚能保护人身安全。二级保护(表箱内的保护器),动作电流一般为40-100毫安,不能有效保护人身安全。村配电室一级保护动作电流值一般为300毫安左右,且为配合前两级保护器,保护时限为0.1-0.2秒,无法保护人身安全。Р(2) 电流的类型与频率对电击伤害程度的影响? 工频交流电的危害性大于直流电,因为交流电主要是麻痹破坏神经系统,往往难以自主摆脱。一般认为40~60 Hz的交流电对人最危险。随着频率的增加,危险性将降低。当电源频率大于2000 Hz时,所产生的损害明显减小,但高压高频电流对人体仍然是十分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