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时写道: “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 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愿每个人都好好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资源?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想想,如果四年上大学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最重要的是四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 “自我实现”。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第十八掌中,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机会的工作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例如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经过紧张的长时间学习,最后几天的边际收益会下降,这时学校往往会做出放假的决定。这也是有道理的。?曼昆在这本书中的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提到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主要是将这一思想运用到竞争企业中,并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两方面分析,得出长期中利润最大化的一个一般性规律:在利润最大化水平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规模不经济, 为什么有些民营企业不愿作大?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 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