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琴诗-课件(PPT演示稿)

上传者:梦溪 |  格式:ppt  |  页数:2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 “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 “恒在此念, 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 “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 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 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 “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 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秋日》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的作品。诗歌语言活泼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境,又蕴含思辨哲理。?作者简介: ?程颢( 1032 年— 1085 年),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嘉祐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 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