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ppt  |  页数:2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素: 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病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较为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 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主要是基底节纹状体多巴胶能活动过度或多巴胺受体超敏感。? 3. 病理因素: 围生期损害,如母亲怀孕期间受惊吓、先兆流产、产伤、窒息、早产、过期产、难产、剖腹产、新生儿黄疸等因素可能与本症有关。五、抽动症的原因是什么? (二) ? 4. 躯体因素: 起始往往由于局部激惹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或倒睫刺激引起眨眼;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衣领过紧引起摇头。当局部疾病原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 5. 精神因素: 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过严家教、学习负担过重、受惊吓等。? 6.免疫病理损害: 链球菌、病毒感染。五、抽动症的原因是什么?(一) ? 1. 遗传因素: 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病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较为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 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主要是基底节纹状体多巴胶能活动过度或多巴胺受体超敏感。? 3. 病理因素: 围生期损害,如母亲怀孕期间受惊吓、先兆流产、产伤、窒息、早产、过期产、难产、剖腹产、新生儿黄疸等因素可能与本症有关。六、抽动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1、中医药治疗: 血虚为本,肝阳亢盛、风痰内扰为标。?2、西药治疗: 氟哌啶醇、泰必利、利培酮、氯氮平、可乐定、γ- 氨酪酸、肌苷、维生素 B6 等。用药时间 6 个月~1 年,重者 1~2 年, 甚至到青春期。有效率 60 ~ 80 %。 3 、心理治疗是抽动障碍治疗的重要环节, 是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减少合并症的主要手段。 1 )心理转移法: 当儿童抽动发作时,不要强制其控制,最好采用转移法,如发现患儿抽动明显时,可让他帮你把报纸递过来或做些轻松的事。这样通过减轻由抽动带来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通过肢体的有目的活动而逐渐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