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生活史的概念及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2、熟悉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因素、特点及防治原则。3、了解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成就与现状。概述研究对象:单细胞的原虫、多细胞的蠕虫和节肢动物。意义:是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第一节寄生现象与生活史一、寄生现象1、概念:在自然界千差万别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按获利与受害程度,可分为共栖、互利共生与寄生三种关系。(1)、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如结肠内阿米巴。(2)、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相互依赖,彼此受益。如白蚁与寄生于其消化道中的鞭毛虫。※(3)、寄生:又称寄生生活,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并为受益的生物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2、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寄生虫:过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称寄生虫。寄生虫的类型:(1)根据寄生部位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2)根据寄生时间分为:长期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3)根据寄生性质分为: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偶然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等。宿主:指被寄生虫寄生的人或动物。根据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不同,可将宿主分为以下类别:※(1)、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中间宿主。(3)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可作为人体寄生虫病感染来源的受染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二、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其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五个阶段(1)感染人体(2)体内移行(3)定位寄生(4)排离人体(5)外界发育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在寄生虫方面是对宿主的侵入和损害作用在宿主方面是对寄生虫的防御抗损伤作用结果取决于两者的强弱损害与抗损害贯穿于寄生虫感染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