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独立人格”的女权主义者, 对丁玲影响极大。丁玲的启蒙思想和女权意识可说渊源有自。 1923 年,丁玲母女在湖南常德?挑战封建家规,率先剪发,最早就学男校。1921 年,在母亲支持下拒绝包办婚姻离乡赴上海,考入共产党人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1923 年夏,经瞿秋白介绍进入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曾参加争取妇女财产权的大规模示威游行?1924 转至北京大学等校,与无政府女权主义组织密切接触,参加了 1923 年开始的玛格莉特·桑格节制生育和性解放运动。?1927 年秋, 处女作小说《梦珂》,写一个受到五四新思潮影响的女青年从封建家庭出走,闯入社会后历经种种不幸遭遇,最后陷入困境的故事,多少能够看到丁玲自己遭际的影子。?1928 年, 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引起文坛极大关注。?1930 年加入左联, 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国民党逮捕监禁三年, 1936 年出狱后赴延安, 一度身居高位,屡经宦海浮沉。抗战时期的丁玲毛泽东赠词《临江仙》?从1955 年起,先后被划为“丁、陈(陈企霞)反党集团”、定为“右派”、流放北大荒、投入秦城监狱。 1979 年平反,重出文坛。 1927 年与胡也频在北京 1975 年与陈明,秦城监狱出狱后首次合影?丁玲作为现代女性文学的重要作家,其创作道路可视为现代女性文学成长的一个典型范例。?主要作品与创作分期–加入左联前: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1928 )、《自杀日记》(1928 )、《一个女人》(1930 ) –左联时期:中篇小说《韦护》(1930 )、短篇小说《一九三〇年春在上海》、短篇小说集《水》(1931 )、《夜会》(1933 年),长篇小说《母亲》(1933 ) –延安时期的短篇小说集《我在霞村的时候》(1944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1946 ),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48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