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明中国的万里长城什么是文明从社会层面来讲,文明是社会秩序的确立。在中国,“文明”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易经·乾卦》当中有一句话,叫做“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人孔颖达注解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其意指社会文教昌达、文德彰显而形成的王者修德、民风淳朴、风调雨顺的和谐景象。概念:文明是国家发展境界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状态的基本描述。从人的层面来讲,文明则是指人的教养和开化状态。《尚书·舜典》称赞舜“浚哲文明”,就是指他非常谦恭,品德高尚,很受人爱戴的意思;《礼记·乐记》说:“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文明是谦恭有礼,是内在的德行开放出来的一枝鲜花。西方的“文明”一词包含有脱离野蛮的开化之意。所以,文明有人的端庄优雅有教养之意。二、文明与文化是的区别在国家层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化具有以文德化育之意,是教化的意思,这是文明所不具备的。现代的文化则是人们创造的文艺产品及人们的各种生活方式。而文明则是指国家的所有财富,等同于国家这个文明体本身。,文明更侧重于指称社会的进步状态,是国家发展的灵魂,与文化明显不同。在个人层面,文化指人们拥有的知识,文明则是指人们的素质和修养。有文化不等同于有教养,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文明国家的软实力国民的硬素质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三文明国家发展的境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深刻理解“文明”的内涵,将其内化为每个人的核心价值理念。《周易》既强调治理国家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使国家为礼仪之邦,使社会风俗淳朴。四、文明,国民必备的素质我国经济社会要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必须从改善每个人的修养做起,使国民成为文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