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发展扩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公共资源为例

上传者:梦&殇 |  格式:pdf  |  页数:4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克服冲突、打破制约达到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惠共利、结构合理从而形成区域良性循环态势的一种区域发展模式,而各子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同样也要克服冲突、打破制约达到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惠共利、结构合理的良性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既强调区域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比例关系也强调区域系统及其内部诸要素间的变化过程,而且力求使比例关系随区域系统的发展而动态一致。由于我国历史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及长期实行倾斜发展政策,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在逐步扩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学者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是指区域系统中的经济子系统能够和谐发展。各个区域之间在经济上能够共同发展,联系密切,相互依赖,关联互动,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源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由英国经济福利学家庇古首先提出,并由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加以丰富和完善的一个重要经济学概念。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生产和消费的物品以及服务的行为不以市场为媒介,但对其它经济主体产生附加效应的现象。它可以理解为,一种未能适当地反映在生产和消费的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或者是没有在正常价格体系运行中得到反映的一个经济活动者对其他活动者福利的影响。也就是说,它是一方对另一方的非市场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能通过价格得到反映,不能影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因此,外部性好似“看不见的手”,市场针对外部性是失灵的。由于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他人或社会的影响有好有坏、有利有弊,因此,从效应上看,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在很多时候,某个人呋蛳颜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得到的利益就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另一方面,在很多时候,某个人呋蛳颜的一项经济活动会对社会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并不为此支付足够补偿这种危害的成本【俊前者就是正外部性,后者就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