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介休窑古陶瓷绘画装饰艺术研究

上传者:相惜 |  格式:pdf  |  页数:87 |  大小:5603KB

文档介绍
”和窑址调查发现的实物标本资料对介休窑的年代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确定了其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遗产价值。另外在史书、方志和古人笔记中,有对介休窑少量的记载。总体来讲人们对介休窑及其瓷器产品的概念处于模糊的认识阶段。第二个阶段为考古调查研究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古陶瓷研究专家吴连成先生 6 万方数据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调查发现窑址并进行了相关调查的首次发表,六七十年代古陶瓷研究专家陈万里、叶酷民、王庆正、水既生先生多次在窑址调研考察,九十年代初山西省考古所对窑址进行了局部挖掘考察,收集了一些标本材料,但未发表报告。目前查阅各种资料,研究介休窑的专著极少,文字资料十分缺乏。由于文字资料极少,又未经过系统的考古发掘,研究介休窑是十分困难的,根本性的办法也许是对窑址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但由于该处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很难批准,目前只能依据专业博物馆馆藏、私人收藏、民间调查等收集介休窑古陶瓷,结合宋代以来陶瓷装饰艺术特征,采取多种办法加以综合研究,逐步疏理、点滴突破、累积成果。第三个阶段是个案和纵向专题研究的阶段。这个时期一些学者结合博物馆收藏资料,纳之于某个系统之中,开始了较为细致深入的专题性研究,开始追溯其成因、风格流变、工艺传承、窑口影响等相关问题。这种成果发表在各种学术期刊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 1.《山西介休窑出土的宋金时期印花模范》孟耀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物》2005年第5期 2.《论金代介休窑及相关问题》董健丽(故宫博物院),《华夏考古》2013年第2期 3.《临水窑与介休窑白底彩绘工艺的对比研究》胡彩虹,罗武干,王昌燧,孟耀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年8月第25卷第3期万方数据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万方数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