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伯胺衍生聚合物反应性胶束化的金属配位诱导效应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pdf  |  页数:53 |  大小:5729KB

文档介绍
应。迄今为止,在亚胺交换过程中只有二元醇被用于保护羰基的活性[20]。综上所述,亚胺化反应是一个高活性的快速高效反应。在弱酸或碱性情况下,都可以发生。亚胺化反应很适合引入到聚合物中,用于探索环境刺激响应的过程。1.2基于动态组合的反应性胶束化过程van Esch课题组[35]研究了有关两亲性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动态组合特征。他们报道了一个典型的表面活性剂体系,通过改变pH或温度可以在一个聚集体到双亲水性状态和非聚集状态到两亲性状态进行转换。通过动态的共价键将单个的非两亲性的和水溶性前驱体链接起来形成具有转换功能的表面活性剂体系。由于所形成的共价键具有可逆的特性,可以控制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进一步可以用于引发自组装。而共价键的形成可以通过改变pH和温度来使平衡远离水溶性非两亲性前驱体来得到。他们利用一段具有极性醛基官能团的组分与一段具有极性伯胺官能团的链段进行亚胺化反应形成两亲性分子(如下图)。这里使用亚胺化反应主要是由于醛基基元和胺基基元只有一个活性点可以指导动态键的形成,并能抑制非两亲性化合物的形成。pH值和温度调控整个动态胶束化过程。图1-2小分子亚胺化制备表面活性剂另外,Giuseppone课题组[45]增加其中某一种产物的浓度,主要是通过在一个重组竞争组分的组合库中形成一系列热力学平衡。虽然在这个DCL体系中,动力学和热力学都倾向于增强最佳复制体并且减少它的竞争体,但它本身并没有体现出强的自催化性能。在此基础之上,他们课题组[52]又报道了另外一个DCL体系利用胶束自组装的增长分裂循环来避免产物抑制反应进行的不利因素,并且表现出了一个自催化特性即自创生。这个概念在1970年代就已经出现的,当时Maturana, Varela和Uribe[46]提及了有关活性体系经常以特有的的连续不断地组织形成自身产物,并且能持续不断地重复合成的过程作为本质特征。有关自创生的最基本条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