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5¨。其最大吸收峰位主要取决于粒子的组成、尺寸、形状和粒子间距【52’54】。球状的金纳米粒子通常在可见光范围内于520nm左右显示一强烈的吸收带,而银纳米粒子的等离子体吸收带大约位于400nto。金属纳米粒子的这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具有明显的尺寸依赖性。对金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共振进行研究既为发展金属价带理论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同时也是金纳米粒子光学分光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Mie理论【55J和Maxwell.Gamett理论【561,不同粒径、不同形状的金纳米粒子,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峰的位置和形状不同。当金纳米粒子处于不同体系中或者表面被聚合物吸附时,其共振峰将会发生移动或峰形发生变化【57】,这一性质可以用于检测生物聚合物是否与金纳米粒子发生吸附。通常,棒状金纳米粒子的等离子体共振分裂成2个带,分别相应于自由电子垂直于和沿着棒的长轴振荡。前者(即横向模式)显示一个大约在520nm的共振,它与球形粒子的等离子体带相一致;而后者(纵向模式)的共振则发生红移,且强烈依赖于棒的长度对直径之比。研究发现在纳米棒中由于带间衰减(即非辐射衰减)的抑制作用使得等离子体移相速率与小的球状纳米粒子相比大幅度降低15引,这一发现意味着大的局域增强因子和相当高的高散射效应,对金纳米棒的光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要求粒子等离子体的移相尽可能缓慢,尤其是为避免来自所吸收分子中荧光的加热和猝灭等。粒子吸收峰位除了取决于粒子的形状外,粒子周围的介质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9。¨。例如,Link等【62】利用Gans理论模拟了胶囊状金纳米颗粒的吸收光谱对外围介质介电常数的依赖关系。Sun等【63】发现金纳米球壳的表面等离子共振随外围介质的变化极为敏感。Jensen掣删报道了外围介质介电常数对椭球状银纳米颗粒消光谱的影响。利用金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对粒子间距、周围介质折射率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