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子算法虽然能解决大尺寸的问题,但是其理论较为复杂,而且解决大尺寸问题也是建立在资源配置较高的环境下。所以在本文中,我们采用理论简明、对大尺寸问题的解决较为精确的几何绕射理论对口径天线间的互耦问题进行分析和仿真。1.3论文的内容与结构安排本论文主要内容是分别对两种典型的口径面天线的近场互祸进行了仿真分析。由于口径面天线方向图的计算在不用区域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两天线间耦合度的计算也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方法。主瓣及近轴区域的耦合度计算采用口面积分法、面电流法或平面波谱法,远轴区域及后向区域采用几何绕射理论和等效边缘电磁、流法。采用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出发射天线的空间辐射场和接收天线的口径面接收场,并通过文中给出的功率藕合系数的表达式计算出天线间的近场互耦。本文的主要意义:将坐标变换引入几何绕射理论,对天线系统中任意位置的两口径天线闽的耦合度进行预测,弥补了以往计算中改变天线位置则方法失效的局限性,为多天线系统安装布局提供参考,对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前言:简单介绍了研究工作的背景及意义、互耦的计算方法、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本文的工作安排。第二章天线互耦概述:介绍了天线互耦的基本概念、任意形状天线在远区的耦合度计算以及本论文所研究的天线模型。第三章角锥喇叭天线阃的近场互耦分析:详细论述了口径面天线在近轴区域和远轴区域辐射场的两种计算方法:口径积分法和几何绕射理论,并采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出角锥喇叭天线的近场并与三维场仿真软件J?F嚣的计算结果相比较,最后通过文中给出的功率耦合系数的表达式计算出第二章所给天线模型间的近场互耦。第四章旋转抛物面天线的近场互耦分析:将坐标变换、几何绕射理论与等效边缘电、磁流法相结合,对第二章给出的两相对倾斜放置的旋转抛物面天线间的近场耦合进行详细的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第五章结束语: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有待研究与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