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液体粘度的非线性混合油气混合物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决定,已知各组分在总组分中摩尔分数和不同温度下的粘度,不同组分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混合后的粘度计算公式为:lµ=∑㏑µifi(xi)?(1-1)式中,µ为混合后的液体粘度µi为组分i的粘度;fi(xi)是一个非线性混合规则的2掺稀油量qc /m3周期生产时间t/d周期产油量q/ m3平均产油量qo/(m3-1d )060347.9505.799875366.4804.88012104369.2743.81017127414.8453.266注入周期周期增油量qz/ m3净增油量qjz/ m3换油率R121712171217226.37636.78814.37619.7881.1981.164表格元素,它描述的是一个光滑的递增函数。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混合后的混合油的粘度。3.1 周期生产的时间长短研究稠油掺稀油后由于其粘度大幅度降低,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在掺稀油开采过程中,对于相同的热量,稠油粘度下降的幅度?稀有的,所以在实际开发中,超稠油的产量下降速度要比稀油快得多。因此,在掺稀油开发过程中,闷井后的生产时间要相应延长。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稀油的周期注入量取8,12,和17m3。为了减少注入蒸汽的损失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这里取170 m3/d进行模拟。表1-3 ?掺稀油量不同的周期生产指数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掺稀油量的增加,周期生产时间延长,周期产油量增加,但平均日产量是下降的。当掺入8m3时,生产时间延长到15d,当掺入17m3时,生产时间延长为原来2倍还多。所以掺入稀油到地层,焖井结束后可以适当延长生产时间,以增加周期产油量。3.2 注入时机选择在注入时机的模拟中,稀油的周期注入量取12m3和17m3。表中是不同时期注入时期增油量、净增量和换油量(一个周期内净增油量与掺入稀油量的比)的计算结果。表1-4不同注入时机计算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