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论文榆林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23KB

文档介绍
员数的51.8%,其中第三产业拥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该行业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不到20%,科技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4.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从众多经济规律中看出,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带动第三产业比重的逐步提高,由于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升级的步伐,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007年,榆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1元,是全省水平的82.2%,是全国水平的64.2%;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7.9%,比全省低10.4个百分点。若要加快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大对发展第三产业的认识。当前榆林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不仅是大力推进工业化的时期,同样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大对发展第三产业的认识,把第三产业的发展摆到调整经济结构、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更好的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战略高度,策划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使第三产业从经济总量、结构及质量上有新的突破和提升。2.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根据榆林市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总量偏小、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在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时,应选择最具潜力、市场大、最可能加快发展的行业进行重点发展、优先扶持,积极打造一批发展空间大、产业依托强、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龙头企业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前行,特别是大型的现代服务行业。3.注重人才资源建设。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质量,因此人才建设就成为我市经济跨越发展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一方面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发展各类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中介机构,同时鼓励有资质的社会教育机构通过公开公正的竞争渠道获取培训任务。另一方面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尤其是急需要发展的行业专业技能人员的培训,重点培养有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较高的人才,为第三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