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4版)许晞教学资源徐悲鸿与马(素材)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x  |  页数:1 |  大小:16KB

文档介绍
徐悲鸿喜欢画马,在欧洲留学的时候,就认真地画过马的素描,三、四十年代又画了许多速写,对于马的动态、结构、习性均了如指掌。同时,他解决了笔墨和马的块面结构如何谐和一致的课题,从而可以得心应手地塑造出马的形象,以表现他的审美理想。他不像古人那样热衷于画鞍马,他喜欢画野马,喜欢野马的自由和那豪放不羁的气质,更便于抒泻自己的情怀。所以,1940年他在克什米尔的时候,见到当地的骏马格外兴奋,也就在这一年他创作了精品之作——《群马》。《群马》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向观众的马,后面又配一匹侧向的马,为了使画面有变化,又在右边画了一匹低首觅食的马。画家在此画中,没有画马的奔腾之姿,那几匹背向的马仿佛听到了什么,正竖耳警觉地凝视着远方,表面是那样平静,但却蕴含着内在的动力。他以粗重有力的线条表现出马匹坚硬的骨骼和挺劲的马腿,以生动的墨色表现出风中拂动的马鬃和马尾,更强化了那静中之动的魅力。他纯用墨笔画马,画面下部以湿笔花青点染草地,渐远渐淡,也像马的神态那样把观众的视线和思绪引向远方。徐悲鸿善于画马,对马的结构和习性都非常熟悉,尤其表现在对细节的描绘上。他所画的马,鼻孔都特别大,他认为鼻孔大的马,肺活量也会相对较大,跑起来才会有力而且耐久;马腿的比例,相对稍长,徐悲鸿认为腿和蹄是马奔跑的工具,长腿跑起来较快。至于蹄,看来好似一两笔简单带过,但却是花费了长时间研究描摹的结果。他曾说过,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还难画。那是因为马蹄是力量与重心的集结所在,是动静灵活的关键;拂动的马鬃和马尾,是表现马刚柔相济的魅力所在。徐悲鸿认为毛笔太软,画不出鬃尾的质感和劲力,所以他常用硬笔扫出鬃尾,使之钎毫毕露,而呈现出动力的美感。徐悲鸿所画的奔马,桀骜不凡,自由奔放,观之令人惊心动魄,在写实之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画家不仅把骏马作为自己绘画风格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对自由和激情的赞美和讴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