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切磋研讨国际化,自然可得兼听的好处。所以,对我们而言,学术交流更是文学交流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再次,它可为文学创作提供参考。当代文学创作不可能孤立而存,总要受源远流长、势能强大的传统的制约与激发。而对于传统,我们又习惯于采取因循的态度,有时竟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国外的研究,因为换了透视的角度,对传统多有新见。例如,在《诗经》里寻找意识流手法,在梦窗词里分辨现代派的跳跃式思维,或者否认所谓传统小说心理描写不足的说法,而认为它以言谈举止写心理,更写得心机毕露,情志昭然……这些探索和观点,如达于当代作家的视听,想必会改变对古典文学的传统看去,或许会促使他们从中汲取创作的营养。最后,它可以反馈多种有关的学术信息,如每外佚书、汉学机构、学者生平、学术会议、研究计划等等。这些情况或是国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或是它附属性的种种侧面,若对此有所了解,显然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中外学术的交流。无须讳言,这一课题也具有一定的难度。由它本身固有的性质所决定,研究者需要涉及较为广泛的学术领域。这就是说不仅要熟悉国外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还要了解国内有关的学术背景;不仅要把握国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发展史,还要了解国外历代渗入汉学领域里的文化思潮和文艺思潮。此外,在这一学术领域虽然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仍有许多空白亟待填补,仍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问题,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再加上这一课题的原始资料大多数在国外保存,可想而知,搜集起来又是何等地艰难!实际上我们结成写作小组,一方面互相切磋,集思广益,并且广泛征求专家的宝贵意见,以补偿我们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我们想方设法搜集书文,以弥补原始资料的匮乏。所以,我们的撰写过程,一直是个不断克服接踵而至的难题的过程。尽管如此,由于我们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有限,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尚祈专家、学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