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边界安全防护和信息流转控制等措施,投入使用前经过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测评和审批,定期开展安全保密检查和风险评估; Р3.确保涉密网络不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Р4.确保不在非涉密网络(含非涉密工作内网)、互联网门户网站、互联网邮箱、即时通信工具及境内外服务商提供的公共云服务平台等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Р5.按照有关规定对互联网接入口数量采取控制措施; Р6.涉密计算机采取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身份鉴别、访问授权、违规外联监控、病毒查杀、移动存储介质管控等安全保密措施,不安装使用具有无线功能的模块和外围设备; Р 7.确保涉密计算机不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Р8.确保非涉密计算机不存储、处理和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Р9.确保涉密信息设备与非涉密信息设备之间不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 Р10.保持保密技术防护设施设备的防护性能; Р 11.建立健全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登记台账,涉密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粘贴密级标识,明确责任入、设备编号等; Р12.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符合保密管理规定; Р13.使用普通手机和专用手机符合保密管理规定。Р涉密场所及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情况Р 1.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和调整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Р2.按照有关规定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防护措施; Р3.落实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涉密场所和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规定。Р (九)涉密会议、活动和货物、工程、服务采购等项目管理情况Р 1.涉密会议、活动使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设施、设备; Р2.主办涉密会议或活动的内设机构指定人员负责保密管理工作,落实各项保密措施。重要涉密会议或活动制定保密方案并报本机关、本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备案Р; Р 3.对提供涉密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单位进行保密审查,提出保密要求,签订保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