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射流曝气器的原理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8KB

文档介绍
3]7U"|bbs.CA=HA·PA    (2)式中:'G1\:`&|"E3g.r中国锦鲤俱乐部,锦鲤CA—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浓度,mol/L;,\.`8e-S&H5}6T:|PA—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Pa;HA—亨利系数,mol/(L·Pa)。(^*l6v"I#p0r3p)J由以上的公式(1)、(2)可推导出氧转移公式:    dC/dt=KLa(CS-C)    (3)    式中:dC/dt—液相主体中溶解氧浓度变化速率(或氧转移速率),KgO2/(m3·h);Cs—饱和溶解氧浓度,KgO2/m3;  (Cs-C)—氧浓度差,Cs-C差越大,Vd越大,由此而形成氧的传质推动力,KgO2/m3;KLa—氧总转移系数,比值表示在曝气过程中氧的总传递性,当传递过程中阻力大时,则KLa值低,反之则KLa高;-n"v,d  Q:h:G0\:n1b%u(@欢迎访问[中国锦鲤俱乐部]  我们把它称为第一次氧向污水(或回流污泥)的转移,此时污水(污泥)为氧含量最高,处于过饱和状态。dC/dt在射流管内的过程是相当快的。一般在2秒内即可完成。2、扩散管(尾管)排出与吸氧率的关系  扩散管(尾管)充当着气—液—固混合物向曝气池中排放的作用。扩散管(尾管)的大小影响到抽吸气气量及氧转移作用,尾管具有增强水气混合和增加溶解氧的作用,从而能达到强烈搅拌的目的,在喉管存在着过饱和的溶解氧和夹带微型空气泡,通过尾管的释放作用,我们把它称为第二次氧的转移,公式(1)、(2)、(3)照样适用,特别是式(3)它完成的过程是较慢的,其速度主要取决于曝气池的大小和池中水体有效的搅拌半径的密切的联系,小到几分钟,大到数个小时。这个过程是应控制的。池中的溶解氧维持在1.5—2.5mg/l的范围内。此时将处于传质状态,此时的传质状态,可以从以上论述得知,尾管大小、长度、浸没深度及出口位置对充氧效果都有重要影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