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法或同精度导线Р 的要求进行。其他观测点利用观测线的控制点来标设,尽可能使观测点中心位于控制点连线的方向上,偏离连线方向的距离不得超过5厘米。Р 控制点和观测点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Р 1、采用现场浇灌。坑深不小于0.6米,冰冻地带应挖至冻土线一下0.5米;做好点之记,详细记述测点与其附近特殊标志的相关位置、点坑周围土质、松散程度、坑深及断面尺寸等情况;Р 2、便于观测和保存。测点分露出式和隐蔽式两种。隐蔽式主要用于容易遭受自然力和人为因素破坏的沟底、河床、道路旁地段。处于强酸工业废水中的观测点,应改用不锈钢或尼龙质测点中心标志, 克服因地表下沉测点被水淹没,点的而结构应便于加高;Р 3、测点应统一编号。一般垂直走向观测线以上的测点,自下山往上山方向顺序增加;沿走向观测线上的测点,按工作面推进的方向顺序增加。Р 观测站与矿区控制网的联测工作,应在所有测点埋完5—7天以后Р ‘进行。在矿物基本控制网的基础上,用5‘小三角精度要求,确定观Р 测线控制点平面位置,若受通视、图形条件限制,则按上述测量方法与精度要求测出观测线上一个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其余控制点则以这Р ‘点为基础按5‘导线的要求进行测量。Р 观测站的起始高程,以三、四等水准的要求连测。又与条件限制不便于水准连测时,可用三角高程连测。观测线控制点应组成闭合或符合水准线路。Р 观测站的第一次全面观测应独立进行两次,两次观测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地形复杂山区最长亦不得超过10到30天。Р 两次观测较差,高程应不大于15毫米;偏距应不大于20毫米;边长应不大于4毫米。当符合上述要求时,取两次平均值作为各观测点的起始数据。Р 回采工作开始后,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警戒性的水准观测,如Р 果发现部分测点有明显下沉时(大于50毫米),可以认为地表已开始移动,需进行全面观测。Р 全面观测包括下列内容:Р 1、测出观测线各测点的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