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作用。同时,分隔室内外空间的建筑外立面则是另一纳入考量的重要环节。Р完成对外部空间的围合是垂直界面的主要职能,不同的围合程度反映了空间的开敞与封闭。根据芦原义信的理论,对于围合感,相邻两向度界面“角”部的处理及界面纵向开口与界面高度的比值——D/H 是两个设计的要点。当然,围合面的高度、长度、数量、面本体的虚实也均是共同作用的影响因素。Р建筑外立面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对室内外空间关系的处理上,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围护与交流。在完成这种基本功能的同时形成自身的特点,实现信息和能量的对外传递,刻画建筑的表情。Р此外,由于人视点角度、距离远近的差异,界面材料的质感、肌理、色彩及细部、构造方式等均会在不同的视线范围下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这方面的内容也会在后文的论述中有所涉及。Р柔性边界Р柔性边界是建筑与外部场地或城市空间相衔接的一种过渡方式,它的界面构成并非单层表面,而是一种具有厚度的半公共半私密空间。柔性边界的建立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是具有很多优点的,既引发了人们驻足的意愿,又具有良好的观察视野,同时,背靠建筑物立面也是对人自我保护本能的一种迎合,使人不会处于众目睽睽之下,从而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场所。它以一种“中介体”的状态存在, 既是外部空间的内向渗透,又是内部空间的外向延伸。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灰空间”概念实际上也是对这种柔性边界的一种概括,他们在空间的形式和意义上是基本相同的。4Р柔性边界在建筑中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建筑下部或缘侧的柱廊,对外形成穿越和渗透的架空支柱层,也可以是体量悬挑覆盖下的空间, 退后的入口与台阶、雨棚共同限定的空间等等。Р环境行为Р当行为科学和场所理论受到重视之后,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也被纳入到建筑外部空间的研究范畴之中。Р4 本段部分观点引自硕士学位论文《建筑师的城市视角—城市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杨金莎,天津:天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