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采矿工程专业论文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x  |  页数:75 |  大小:2261KB

文档介绍
问题,我国专家学者在这一阶段对采场上行开采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1978 年,钱鸣高、李鸿昌、汪理全等对孔庄矿上行开采进行了观测与研究,首次提出了用围岩平衡理论研究上行开采的机理。1984 年,李中颃、汪理全、严继春等对平顶山四矿的上行开采进行了观测与研究,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系统的研究了上行开采的机理,并通过对采场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及其裂隙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了采场上覆岩层移动对上行开采的影响,其提出的上行开采机理包括采场上覆岩层裂隙的变化规律、上行开采与围岩平衡的关系、采动影响的时空关系以及上行开采的基本原则等[55]。上世纪九十年代,黄庆享通过现场掘探巷实测,取样测定底板岩层物理力学参数,并在相似模拟和数值计算基础上,分析了条带采空区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工作面底板的稳定性,探讨了底板关键层的失稳机理[56]。蔡彦田、张会生对缓倾斜低透性煤层群的上行开采瓦斯抽放技术进行了研究,指出上行开采抽放瓦斯是开采缓倾斜低透性煤层群处理瓦斯、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有效手段[57]。进入二十一世纪,关于上行开采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冯国瑞对残采区上行开采的层间岩层结构、可行性判定理论及方法、上部煤层底板移动变形规律和残采区上行开采矿压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指出,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存在控制层,并且综合各种研究方法形成了残采区上行开采的理论与技术[8]。孔令海针对近距离条带上行开采构建了相应的弹塑性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上行开采上覆岩层变形破坏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影响条带上行开采的四个关键因素[10]等等。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对上行开采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 针对的实际问题也不相同,其理论研究也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针对下部开采单煤层的上行开采进行,对煤层群上行开采的研究较少,而且这些研究仍具有主观性,上行开采理论还有待完善。Р2)国内上行开采实践经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