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尽力培养学生智慧、才能、个性的发展。在学校老师和教育工作者适当引导、指导为主,在家的时候家长对学生的课余生活尽可能少的干涉,让孩子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也让孩子有了充分的个性发挥、特长发挥的余地。而这又必须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打破常规,树立学生为主题的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成长经历的主人。Р在新的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应该是:Р第一,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的倾向。Р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处理好分科与综合、持续与均衡、选修和必修的关系,改革目前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纵向持续、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Р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淡化每门学科领域内的“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处理好现代社会需求、学科发展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中的关系,改变目前部分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Р第四,倡导建构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Р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功能,改变课程评价方式过分偏重知识记忆与纸笔考试的现象以及过于强调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Р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重新明确三级课程管理机构的职责,改变目前课程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尝试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