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平价说。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人们所以愿意买进外币, 是由于这种货币在该国对商品和劳务拥有购买力。而本国货币则对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具有购买力。因此, 两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在这两国的购买力之比。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 名义汇率将等于原先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虽然可能出现背离这个新的名义汇率的情况, 但汇率的变动趋势始终是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因此, 必须把用上述方式计算出来的汇率,看作是两种货币之间新的平价。(1 )绝对购买力平价假设: 两国市场间的套购活动使得两国同质的商品具有相同价格。是指在每一时点上, 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商: E= Pa / Pb , Pa 、 Pb 为A、B 国的一般物价水平。其它条件不变时,外币的汇率和本国的物价水平成正比,与外国的物价水平成反比。(2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名义汇率等于过去的基期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 Et=Eo[( Pat / Pao )]/ [( Pbt / Pbo )], Eo 为基期的汇率, Et 为时间 t 时的汇率, Pao 、 Pbo 为基期 A、B 国的物价指数, Pat 、 Pbt 为A 国在 t 时的物价指数。汇率取决于两国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取决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取决于各自的货币数量。该理论将物价水平与汇率相联系起来, 较为合理的体现了两个货币价值的对比关系。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该理论的直接表现形式, 多用于理论模型; 相对购买力平价阐述了汇率随价格的变化趋势,实践中多用此模型。(1)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购买力平价理论因为其过于严格的前提和假设限制了它的实际运用, 而且由于卡塞尔的时代局限性, 该理论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缺陷。 1) 世界经济现状与购买力平价要求不符 2) 购买力平价不适合用综合物价水平计算 3) 影响汇率波动因素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