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大麻室内种植技术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97KB

文档介绍
株距定苗。此外,在麻高 0.7 - 1.3 米时再拔小弱苗一次。亩留苗密度我省在 2-3 万株,早熟种、肥地比迟熟种、迟播、瘦地密度大,线麻比魁麻密度大。(2) 中耕:大麻幼苗期生长缓慢,易受害。中耕除草应在茎秆旺盛生长期前进行,结合间苗进行 2-3 次。中耕深度以先浅后深再浅为原则。苗高 7- 10 厘米是浅锄 7 厘米,苗高 17 — 20 厘米是深锄 10 — 13 厘米。苗高 30 厘米以上又浅锄 3—7 厘米。防止锄伤细根。雨后及时松土,防土板结: (3) 施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硫铵 5- 10 千克或人粪尿 500 — 1000 千克或油饼 25 — 30 千克,结合间苗、定苗或封行前分 2—3 次施入,不宜迟于麻茎最大伸长期,采种大麻开花前应增施速效氮及磷和钾肥。(4) 培土:一般培土 2-3 次,于中耕除草和施肥后结合进行,以掩盖肥料,加深畦沟,防止倒伏。(5) 灌溉和排水:大麻旺长期间干旱需及时灌溉。幼苗期生长缓慢,根系发育较慢,头水不宜过早, 以免影响根系深扎。我省多雨,还应注意排水,防积水。(6) 防止风灾: 大麻生长期间因茎秆高大, 易遭风灾, 为此, 应采取精细整地, 培育壮苗, 晚灌头水, 轻灌勤灌;适量追氮,增加磷钾肥;选用茎秆坚实品种等措施。(7) 病虫防治:大麻病虫害较多。重点防治白星病、露菌病、褐斑病、白斑病和菌核病等病害,可采取去除病叶和病株; 注意排水; 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 实行轮作; 注意田间通风透光; 喷施波尔多液等方法防治。主要虫害有跳甲、小象鼻虫等; 清除田间杂草; 捕杀和诱杀成虫; 实行轮作等防治方法。 7 月至 9月(1) 收获:大约在 7—8 月收获纤维用大麻;大约 9 月间收获种用大麻。(2) 收获标准:麻株中下部叶片脱落,茎叶呈黄白色,上部茎叶黄绿色或在雄花盛开、雌花结有小果时进行。最好依成熟期不同分次收获。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