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门上,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 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 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 依其使用场所, 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班级: 姓名: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拜年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新年的初一, 人们都早早起来, 穿上最漂亮的衣服, 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拜年,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 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 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 年辛亥革命以后, 开始采用公历(阳历) 计年, 遂称公历 1月1日为“元旦”, 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 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