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石钟山记》理解性默写(和答案)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45KB

文档介绍
石头位置的一句是: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是: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14.《石钟山记》中,苏轼非常欣喜自己的发现,他引用典故向苏迈描摹石钟山发出的动人声响,其中跟周景王有关的是: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和晋大夫魏绛有关的是: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15.《石钟山记》中,苏轼对自己发现非常得意,认为自己和古人达到了共鸣,这句话就是:古之人不余欺也!16.《石钟山记》中,苏轼在文末表明写作本文的意图是: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17.《石钟山记》中,苏轼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石钟山下全是石穴罅,当水波动荡是发出的声音是: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而处于水流中心、中间是空的、窟窿遍布的大石与风水相吞形成的声音:有窾坎镗鞳之声。18.《石钟山记》中,郦道元交代石钟山的地理位置的一句是: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19.《石钟山记》中,苏轼徐徐观察,发现发出噌吰声音的原因是: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20.《石钟山记》中,苏轼笑而不信的内容是: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21.《石钟山记》中,介绍中间大石头情况的句子是: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22.《石钟山记》中,苏轼指出鄙陋之人只从表面去解释石钟山得名理由,却得不到它实际情况的句子是: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23.《石钟山记》中,对于石钟山得名缘由,有郦道元和李渤两种说法。郦道元认为: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李渤认为: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24.《石钟山记》中,对郦道元和李渤的说法,人们和作者的看法是:是说也,人常疑之。然是说也,余尤疑之。25.《石钟山记》中,交代作者能观石钟山时间和缘由是: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