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共45分)1. 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 身份识别制度 ,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应至少同时使用 两 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患者外出检查前 腕带佩戴在位 , 并携带检查单 便于检查时确认身份并核对。 3.在重症医学病房(U、SICU、RICU 等)、新生儿科、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有创诊疗、输液输血、抢救、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必须 佩戴“腕带 ,用以识别患者身份。4.腕带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 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5. 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至少同时使用 姓名 、 年龄 两种方式识别患者身份,如有疑问,则选出生年月、性别、就诊卡号、住院号等任一种方式增加查对。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1、患者服务:指任何涉及患者干预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治疗(如给药、各种穿刺等)、有创操作(手术、腔镜等)、任何诊断性操作(各种激发试验等)、辅助检查、问诊等。 2、腕带:一种方便医务人员核对患者身份的含有多种信息的识别带,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住院日期、各种医疗信息等)。三、简答题(35分)1、对病人进行明确标识应遵循哪三个基本原则?(15分) 答:(1)提供确切的病人身份标识。从病人住院或接受治疗开始,病人标识的使用范围将涵盖医院的各个相关部门,因此这种标识必须准确而且统一。 (2)病人标识应建立病人与其医疗档案和各种治疗活动的明确对应关系,能与医疗管理信息系统配合使用。 (3)应使用可靠的标识产品,确保病人标识不会被调换或丢失,减少错误标识病人的可能性,回避医疗风险。2、常用识别患者的方法有哪些?(20分)答:(1)执行查对制度(姓名、性别、年龄、床号、院号等); (2)腕带识别; (3)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 (4)身份证识别; (5)指纹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