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襄垣故事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7KB

文档介绍
人员告诉摊主说,甭找了,这是当朝礼部尚书李大人赏的。小摊主听了不但兴高采烈,而且灵机一动,还找镇上的老学究为自己的摊位书写了一块招牌,上书“官尝”二字,招徕顾客。“官尝”流传至今,已经成为襄垣人招待四方佳宾的一道美味佳肴。人物坐标法显西天取经第一人说到“西天取经”,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唐僧。其实早在玄奘之前230年,就有人已经完成了一次取经大业,此人就是东晋著名高僧法显。法显,原姓龚(337-422年),山西襄垣县龚家沟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卓越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也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法显出身贫寒,有兄3人,但都因灾荒连年,瘟疫流行而夭折。父母害怕“祸以次及”,当他刚刚3岁的时候,就把他度为沙弥。东晋时期,佛界戒律经典有许多缺遗失误之处,致使许多僧尼不守“清规”,有的私行淫乱,有的耽于酒色,“清教”不清,污秽佛经。法显常慨叹律藏传译不全,为了促进佛教的传播,他立志前往“西天”(指印度等地)求经。东晋安帝隆安三年三月,法显偕同慧景、道整等从长安(今西安)西行取经。途中历经千辛万苦,进入北印度境,次年过雪山时,慧景冻死在途中。东晋义熙元年,法显先后于北、西、中、东天竺获《方等般泥洹经》等梵本,并学会了印度语,抄写律本。这时,他惟一的同伴道整乐居印度,但他大志不改,便独自东渡。回国途中法显还在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住了两年,抄得《弥沙塞律》《长阿含》等四部梵本,达到他求法的夙愿。义熙八年夏初,他搭乘商船泛海东行,经过两个多月,终于船抵青州长广郡崂山(今山东青岛崂山)南岸。法显回来后,即到建康(今南京市)道场寺内开始整理翻译佛经。经5个春秋共译出六部二十四卷经律论,百万余字。译经之事告一段落后,他还撰写了《佛国记》(又名《法显传》)《佛游天竺记》,将他前后15年的旅途艰辛与所见所闻作了详尽的描述,成为后人研究南亚次大陆各国古代史和中外交通的重要资料。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