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三是肥水运筹的综合统筹,将追肥与水分调控配套运用。具体做法是,当水稻的分藥达到设计有效穗的70%时,晒田控苗,苗色落黄后,复水追施穗肥。此项技术属我县独创,有利于实现水稻前、中、后期的协调生长。控制中期的旺长,促进后期的稳健生长。确保水稻中后期保持高产的群体结构,使田间始终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以提高成穗率及灌浆期的光合效率从而提高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粒重实现水稻的超高产。因为强化栽培的早发优势强,据试验调查,5月中旬全田总苗数即超过20万,分藥的急速增长导致叶面积的迅速扩大,据调查强化栽培比常规栽培封行提早15天以上。因此极宜造成中期的旺长,和田间荫蔽严重。从而中下部叶片及分藥大量死亡,造成成穗率降低,后期的叶面积不足,光合能力下降,影响幼穗的分化,增加颖花退化不利于穗粒数的增加。因此需要早晒田和重晒田以控制中期的旺长,使叶面积指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维持较长的时间,提高成秧率,使孕穗期保持理想的光合效率。同时为了维持后期的稳健生长,确保灌浆期的叶面积和功能叶活力。提高灌浆期的光合效率,需要适时补施肥料。因此肥水综合调控是最佳的选择。比单一的肥、水调控效果更明显。据调查齐穗10天时,单株功能叶平均达4.2叶。成熟时功能也平均2.4叶。单窝白根108条三、最终的效果该项目从2004年3月起组织实施以来,由于该项目的技术先进、实用、操作简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八年累计推广面积50万亩,平均亩产水稻650公斤,粮食总产量3・25万吨,社会总产值7.124亿元,社会纯收入3.2768亿元,亩平纯收入655.36元,科技投资收益率为1:1489.5,投入产出比1:1・85。而且由于提高了对稻田土、温、光、热、水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增加了湿地面积,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保障了粮食安全;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达县农技站2011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