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城市生活街区景观建设中的社会生态研究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46KB

文档介绍
来。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总是能给这个社会的每一个公民以最大的方便,特殊人群作为这个社会中的一员,社会理应采取最得力的措施,保障他们的正当权力,良好的无障碍设施布局与设计是生活街区的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 3.4.构建人车共享的街道空间发展模式——共享街区,为所有的街道使用者改善环境。在共享街道中,行人和车辆共用一个空间,这一空间被设计成迫使汽车缓慢行驶的格局,支持街道的生活性能和社交功能。这种在步行条件下综合机动交通的概念比起分离型的交通方式有显著的优点,尽管完全无汽车的区域交通安全的程度更高,并且能为户外逗留及步行交通提供更好的条件,但当步行或汽车交通以慢速进行时,就没有理由要求将停留、玩耍的区域和交通区域分隔开来,而是有必要将尽可能多的其他活动与交通综合起来。 3.5.尊重既有的生态文明和社会结构,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关注多方利益关系。社会生态问题会映射到许多利益关系,公众参与是解决社会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毕竟街道是属于普通人的,在其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公众的参与、舆论的监督导向.都可以让更多普通人按照他们的需求决定方案。社会生态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依靠物质空间的设计,更主要的是要在维护主要利益群体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结语: 生活街区的多样性、公共性以及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在现代以机动车为核心的城市中被极大的忽视了,对于街道交通功能的过分关注,使道路建设忽视了人们基本的出行需求和社会交往需求。如何恢复和发展生活街区的丰富性和公共性,促进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是未来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生活街区的景观建设应通过对社会生态问题的总结和思考,创造更为丰富和合乎人性的街道景观环境。参考文献: 1.艾尔•巴比;邱泽奇《社会研究方法》2005 2.克利夫•芒福汀;张永刚,《街道与广场》2004 3.扬•盖尔;何人可《交往与空间》2002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