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捐,是以朕意惟以不生事。"“罗刹(俄罗斯)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朕亲政之后.即留意于此。”——康熙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分析李人亮认为“于事无益,徙费中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洌举体现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措施。(15分)⑵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一,归纳廉熙帝少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共同手段,并指出廉熙帝在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屮遇到了什么新问题。结合所学,指出康熙帝最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请简要评述。(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措施",结合唐太宗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作答即可。第⑵问,第一小问“手段”,根据材料一中“自突厥颉利破后……唯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归纳唐太宗时期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根据材料二中“乱则声讨,治则抚绥“归纳康熙帝的少数民族政策,在结合二者相同之处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新问题",根据材料二中“罗刹(俄罗斯)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朕亲政之后,即留意于此”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第三小问“评述二结合康熙亲政后收复东北失地的相关史实分析作答即可。参考答案:(1)原因:中原百姓是中国根木,对少数民族的供养、赏赐会加重百姓赋税负担;少数民族风俗难改;威胁中原统治。(任两点)措施:东突厥设羁縻府州;四突厥设安四都护府;与吐蕃和亲,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及其后嗣。(任三点)(2)手段:乱则声讨,治则抚绥。(或氛压与抚绥相结合,剿抚并用)问题:沙俄入侵中国东北。解决: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范条约》,捍卫了我国东北边疆(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