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解说词(新)汇总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94KB

文档介绍
方式脱粒的。有些粮食品种,完全靠人工脱粒,比如玉米是中原地区的主要作物,往往一个家庭整个冬季的夜晚全家人都要围在一起剥玉米,十分辛苦。粮食储存,在原始农业时代主要用陶器和地窖储存。在传统农业时代,大户庄园建筑专门的仓房,普通个体农户则主要在房中设置囤茓来储粮,囤茓是用高粱篾编或芦苇篾编的茓子圈围而成的。数量较少的杂粮品种,用陶缸器具、麻袋、布袋等储存。中原地区的粮食作物十分繁多,小麦、玉米、大豆,是最为主要、最为大量的三大品种,同时也是中原乃至北方地区人们的主食品种。河南是全国最为主要的小麦产区。此外,这里还有数十种杂粮,它们大多都是现代社会人们十分欣赏和追捧的健康食品。(第六厅、纺织衣饰)请大家到第六厅参观,这里展示的是纺织衣饰。中国纺织历史起于何时,尚无定论。从考古实物看,在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已经利用野生的葛、麻等纤维和捕获动物的羽毛,通过搓、绩、编、织的方法做成衣服。此后相继发明了种麻索缕、养羊取毛、育蚕抽丝、种棉纺纱的技术,发明了许多结构复杂的纺织工具,织染出了花色绚烂的布匹。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和甘肃永靖商代遗址出土的麻布实物,其细密均匀的程度,完全可与现代细麻布相比。由此可见,当时的纺造技术已趋于成熟。相传发明织布制衣的是伯余。纺织原料早期以葛为主,从汉代到唐代,黄麻和苎麻逐步取代了葛。宋元时期引进了棉花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在元代,黄道婆为纺织技术的改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里介绍了从种植到纺织的全部生产流程。这是传统的纺织工具。这些缠线用的线架、民间叫做丝籰[yuè],这些丝籰是清朝时期的东西,至今还比较完好。纺线织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艺,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细心观看。古代先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令人赞叹!这里展示的是旧时农民的衣饰和用品。这是长衫,这是北方地区的蓑衣,这是信阳以南南方地区的蓑衣,这是牛皮泥屐。这是过去熨烫衣服的铁熨斗。(第七厅、家居生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