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指事虽相异而意义相同的对偶。《丽辞》篇认为“言对为易,事对为难”,这是因为事对要用典故,必须具有掌握和运用前人故事的能力,而言对则不须有此功力。至于该篇指出的:“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这是因为反对是“理殊趣合”,系运用相反相成,相反相显的原理构成,能使表达的内容更为丰富而鲜明。而正对则“事异义同”,与反对比较,所表达的内容显得不够丰富和突出。3.运用对偶的原则。《丽辞》篇就如何运用对偶提出了“精巧”、“允当”的标准:“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4、另外,刘勰在这篇专论中还主张“叠用奇偶”,不要专门用偶句,而要将偶句、奇句交错运用,这样才能于整齐之中见参差、变化。这虽也是针对当时骈文使用的流弊而言,但从修辞的角度看,这一观点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刘勰提出“必使理园事密,联壁其章。叠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提出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以及注意整齐美与错综美的交叉,这是很有见地的。(三)夸饰论刘勰称夸张手法为“夸饰”。他与王充不同,对夸饰持肯定态度。《夸饰》篇指出:“故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如何运用夸饰,刘勰提出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原则。主张运用夸张要有一定的节制,不要太过分,不要违反了事实。(四)事类论事类是指引用典故和言辞的修辞手法,相当于庄子的“重言”。但刘勰比庄子的论述更进了一步,他给这一手法下了定义:“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事类》篇)(五)谐隐论《文心雕龙·谐隐》篇指来自民间的戏笑嘲谑的言辞。从他所举实例看,可以说是一种讽喻的修辞手法,系通过说笑话和运用幽默的语言来讽劝对方。(六)隐秀论刘勰所论的“隐”,与现代修辞学中的委婉含蓄格相近。他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隐以复意为工。”(《隐秀》篇)所谓文外重旨,即除文辞表面的意义之外,还另有一番含义,亦即文有内外之意。它含义丰富,与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