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做了这部《中国哲学史大纲》也算是为后来的金岳霖,冯友兰大师作了嫁衣裳了吧! 《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卷中)》读后感(七):胡粉幸事,快哉快哉有时候,读书汇聚成网。我并不是个热爱哲学的人。所以,为了带着研究哲学这种目的来读这本书的人肯定不是我。如果细说来此凑热闹的原因,无非有两个:一个是作为胡粉此书必看,另一个则是作为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崇拜者慕名而看的。前者若可称作一种文学情节的话,那后者肯定是出于出版心态了。作为一个无意致力于哲学的我来说,这本胡适先生的哲学史大纲,真正吸引我的是先生考证学术的方法与态度,还有之前的知识储备跟随的某些兴趣点。中学大学期间无意学过或是听过哲学课的人,大抵对这本书的内容并不会有多么醍醐灌顶或是振聋发聩的感觉。就像余英时先生在《重寻胡适历程》中所说的,“六十年后的今天。一般读者也许已经看不出《中国哲学史大纲》究竟为什么能够震动一世的试听了”。年代久远,远离了那个急需启智开化的背景,我们已经无从体会到当时此书出版时的“风华绝代”了。不过,真正要理解也不是什么难事。就拿此次广西师大出版的“新民说”系列丛书,实在是一套不得不读的文化书系。单说“新民说”这个丛书名字就让人心向往之。近期翻阅了梁启超先生的《新民说》,内容虽在今天看来并不陌生,但句句蕴含着深刻的思索,即使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状况看梁先生的话仍然非常值得反思。所以,民国大师的思想,今天我们仍需要拜读思考。遑论,胡适先生的思想在大陆曾被抹得一干二净,令这位当时与鲁迅并立的民国大师只能在海峡彼岸开花,不得不说是大陆文化的一种损失。所以,感谢广西师大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让我们有机会了解胡适先生的思想。虽然这本书很多出版社一再出版,但广西师大这个版本还是很有看头的,不仅内容更加全面,增加了卷中先秦以后的哲学思想,而且还有肖伊绯先生整理的讲义。此书的出版实乃胡适以及中国文化爱好者的一大幸事,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