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日贸易关系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研发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34 |  大小:99KB

文档介绍
的以机电类产品为主的产业内分工贸易转变。同时,中国动植物和食品对日本的出口远大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这种趋势既促进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对日出口中工业制品的比重虽然在增加,但纺织、服装及轻工等初级制成品、产品居多,而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机电仪器产品较少。这说明中日双边贸易结构优化的潜力仍然很大。以2007年为例,中国对日出口的主要商品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有线电话、电报设备、服装及衣着附件等。自日进口的主要商品是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钢铁、有机化学品、车辆及其零部件、塑料及其制品等。芃第三,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蔬菜和能源类产品出口持续回落。2007年,机电产品、纺织服装、鞋类和家具是我国对日出口的主要产品,合计对日出口714.7亿美元,增长12.4%,占当年我对日出口总额的7成。受“肯定列表制度”等因素影响,我国蔬菜对日出口持续走低。全年对日蔬菜出口108.1万吨,下降13.6%,降幅比2006年扩大9.2个百分点。此外,对日出口煤下降24.4%,原油对日出口下降40%。薂第四,在双边贸易中,日方多处于顺差状态。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后半期,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国民经济,需要从日本大量进口成套设备、零部件和电子消费品等,除个别年份外,中日贸易中一直是日方顺差,中方逆差。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方开始出现顺差。若按中方统计,1992、1993、1994、1995、1999年5年中方为逆差,其余年份中方为顺差。21世纪以来,除了2000年和2001年中方顺差外,2002到2007年,中方一直为逆差,日方顺差;值得注意的是,若按日方统计,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方均为顺差。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对华投资的增大,产品返销日本数量增多。另外,中方对日出口的增速快于日方对华出口的增速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