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莈48、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蚆49、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螂50、泰勒:《人类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蚁51、克利福德·格尔兹:《地方性知识》,王海龙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蒇52、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螃53、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新世界出版社,蒄54、叶舒宪等:《人类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蒀55、麦特·里德雷:《美德的起源—人类本能与协作的进化》,刘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薇56、马林诺斯基:《神圣的饥饿—作为文化系统的食人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膄57、克拉克·威廉斯:《人与文化》钱岗南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羂58、王海龙:《视觉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版。艿59、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金泽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蚇60、罗伯特·莱顿:《艺术人类学》,靳大成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薅61、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蚄62、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文物出版社,2002年9月版。节63、皮埃尔・布迪厄:《实践感》,译林出版社,2003年12月版。螇64、(美)乔治·E·马尔库斯等著,阿嘎佐诗等译:《文化交流——重塑艺术和人类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羆65、(英)格雷戈里·贝特著:《纳文——围绕一个新几内亚部落的一项仪式所展开的民族志实验》,商务印书馆2008年3月版。66、(法)阿诺尔德·范根内普著:《过渡仪式》,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