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延安红色之旅有感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17KB

文档介绍
热炕,晚上的日子是不好过的。可以想象在北方呼号、滴水成冰的冬天,穿着破旧棉衣,盖着薄棉被的新中国的缔造者们是如何度过的。最让人意外的是毛主席还有一块“自留地”。在杨家岭毛主席故居前面的沟里,有一块约有半亩大的一块地,说是毛主席的“自留地”。种植过什么不知道,估计不外乎土豆、辣椒、南瓜之类的蔬菜吧。毛主席从来都是以身作则的典范和楷模,南泥湾大生产时,想见毛主席也不会闲着,带着江青和警卫,抡起锄头,挥汗如雨的在“自留地”劳作,歇汗时,一手支腰,一手拿烟,谈笑风生。当然,我想主席在此种地不仅仅是带头搞生产,恐怕更多的是为了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余,来此松松土,除除草,是难得的享受和休息。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他老人家一生从未脱离个群众,一身系万万同胞的安危和中华民族的崛起的重任,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超过常规的。少年时代的洗冷水浴,步行万里了解民情民俗,写出惊世骇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一擎文;时刻不忘与民同甘共苦,亲自耕作也是在时时警告自己,别忘了还在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这些只是我的猜想,无论怎么说,作为一个领袖,保持这样的爱好和习惯,实在是令人敬仰的。唯一能反映当年是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的的设施是在毛主席的窑洞内有一条通往山上的一个地道,但地道已经不存在了,据说是怕雨水冲塌窑洞,因此填掉了。那天下着细雨,天空堆积着厚厚的云层,走在湿漉漉略显泥泞的黄土路上,想象着领袖们在此工作、战斗、生活的场景,真是五内感佩,如饮佳酿,有一番别样的情趣。临走时,在宝塔山上穿上红军服,当了一回红军,还照了一张快照,拿来一看,有形无神,当年哪有这样白白胖胖的红军?不仅哑然失笑。因为是路过延安,所以匆匆忙忙,也只能走马观花。因我的原因,让众人等了几个时辰,颇有点不好意思,可我还是意犹未尽。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在有点像雾、又有点像霭的绵绵细雨中,看着朦胧的宝塔山渐渐远去,我想,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再来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